2022年,在欧美市场经济萧条、消费欲望不振的大背景下,欧美航线量价持续下跌,但是班轮公司依然盈利;与欧美市场相对的是,亚洲区域市场不仅经济发展较快,运价持续上升,且营收增幅更大

  2022年疫情尚未散去,在这个不一般的年份,班轮公司前两年的业绩“高潮”并未完全褪去,虽然四季度主要公司的业绩和营业数据已经出现断崖式下滑,全年航线量价齐跌,但是行业整体营收仍旧保持增长。其中原因何在?各大公司在各条分航线的市场表现有何不同?

  《航运交易公报》试图在连续多年对5家从事国际集运业务的上市公司——中远海控(601919.SH;01919.HK)、长荣海运(2603.TW)、阳明海运(2609.TW)、万海航运(2615 .TW)和海丰国际(01308.HK)进行业绩跟踪的基础上,以5家公司的年报为样本,对2022年的集运市场进行剖析。

  保持大“盈”的2022年

  意外的火爆繁荣:营收稳定增长

  运力规模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的中远海控,面对全球宏观市场的跌宕起伏,以全球化眼光和国际化思维,主动顺应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调整,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中远海控集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40.36亿元,同比增长17.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7.08亿元,同比增长7.05%。

  借助集运旗下双品牌的协同优势——“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国际”,中远海控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端到端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服务网络覆盖海内外航线网络及多式联运,取得不菲的业绩。

  根据中远海控2022年报,中远海运集运实现营收2577.51亿元,同比增长13.43%;实现净利润698.32亿元,同比增长12.54%。另据东方海外国际2022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股东应占溢利99.65亿美元,同比增长39.8%。运力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远海控旗下自营集装箱船队规模468艘,运力超过287.19万TEU,全球排名第4位。其中自有船舶177艘,租赁船舶291艘。

  运力规模位居全球第6的长荣海运,2022年全年累计营业收入达新台币6272.84亿元,同比增长28.17%;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3342.01亿元,同比增长39.83%。截至2022年底,长荣海运运营船舶209艘,总运力达166.19万TEU,其中自有船舶128艘、租赁船舶81艘。

  运力规模位居全球第9的阳明海运,2022年取得了强劲的业绩:实现营业收入3759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2.65%;归母净利润达新台币1805.92亿元,同比增长9.27%。截至2022年底,阳明海运共运营94艘船,总运力70.74万TEU,其中自有船舶51艘、租赁船舶43艘。

  运力规模位居全球第11的万海航运,2022年全年累计营业收入达新台币2589.53亿元,同比增长13.58%;税后净利润为新台币930.72亿元,同比减少9.9%。对于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却负增长的现象,万海航运在年报中表示原因在于四季度转亏,致全年获利不如2021年。截至2022年底,万海航运共运营145艘船,总运力43.68万TEU,其中自有船舶113艘、租赁船舶32艘。

  运力规模位居全球第13的海丰国际专注于亚洲区内市场,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为5家上市班轮公司中最大。其中,集运业务营业额达4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1%;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9.4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2%。截至2022年底,海丰国际接收了20艘新交付船舶,运营船舶数量达108艘,总运力16.24万TEU,其中自有船舶89艘、租赁船舶19艘(见表1、图1)。

  反常的欧美航线:量价齐跌,业绩续增

  纵观2022年五大上市班轮公司的航线运营情况,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欧美航线量价齐跌,业绩却不同程度上涨(万海航运除外)。

  根据中远海控年报,该公司旗下两大品牌运营商的欧美航线集运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中远海运集运北美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6.49%,但营收增长38.59%;亚欧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14.87%,但营收增长1.82%。东方海外国际北美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14.5%,但营收增长23.6%;亚欧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4%,但营收增长7.2%。总体而言,中远海控北美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9.81%,但营收增长33.29%;亚欧航线货运量同比减少11.39%,但营收增长5.94%。

  长荣海运、阳明海运及万海航运年报中各航线货量和收入情况未予详细列明,但从2022年的装载率情况来看,以上三家公司欧美航线的运输货量总体是减少的。

  回顾2022年欧美航线市场表现,货量下降除了源于经济萧条导致的消费不振外,还有港口设备及劳工短缺使得欧美港口大面积拥堵等原因。亚欧航线中亚洲—欧洲西行线去程载货量下降更明显,达6%。北美航线中,美国进口货物西岸东移导致美西货量下降明显,原因在于托运人为了避免类似2021年度美国西岸的拥堵重现以及因劳资纠纷而引起营运中断等情况,将更多货量转移至东岸,但其东岸港口也因此出现拥堵加剧。

  2022年运价持续下跌,尤其是下半年几乎逐周下降,但班轮公司业绩仍然保持上涨。对此,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分析道:主要由于年初即期运价较高,即使持续下跌但仍处于班轮公司的盈利线以上;加之 2022年5月1日生效的合约运费较高,欧美航线收入总体仍然可观。2022年,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综合指数年均值同比上涨6.75%;CCFI欧洲航线、美西航线和美东航线的运价年均值分别同比上涨3.97%、17.63%和 23.92%(见图2)。

  可期的亚太航线:货量稳定,业绩大增

  与萧条的欧美市场相对的是,亚洲区域市场不仅经济发展较快,运价持续上升,且营收增长幅度更大。海丰国际在2022年报中坦言,亚洲区域市场以运量计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市场,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海丰国际专注服务亚洲区内贸易市场,凭借全面的航运和物流供应链覆盖、优质的客户基础及遍及亚洲各主要港口的高密度、高频率集装箱航线及物流网络,充分受益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贸易及经济增长。

  海丰国际在亚太地区的集运业务量价齐升,2022年总运量同比增长3.8%,达326.19万TEU;平均运价为1099.6美元/TEU(不包括舱位互换收费),同比上涨33%,因此,海丰国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大增。在亚洲区内航线持续几年稳定高收益的支持下,为保持市场份额平稳增长,海丰国际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陆续出售干散货船舶,从此将业务聚焦于集装箱航运及物流业务。

  中远海控在亚太地区的集运货量虽然略有下降,但是业绩同样不俗。中远海运集运亚太地区航线货量同比减少6.06%,营收增长20.9%;东方海外国际亚太地区航线货量同比减少1.9%,营收增长20.3%,单箱平均收入增长 22.6%。总体而言,中远海控亚太地区货量同比减少4.39%,营收增长21.36%。

  回顾2022年亚太航线市场,在经历上半年的强劲表现后,载货量于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开始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商提前补库存,以致在面临利率上行和高通胀风险时购买意愿减弱。运力供应方面,起初运力延续2021年低位徘徊态势,原因在于船舶被转移至北美航线,而美国各主要港口严重拥堵限制有效运力释放;后来由于美国港口拥堵有所缓解及船舶回流,亚太航线运力重新增加。运价方面,虽然2022年CCFI东南亚航线综指较年初下跌62.8%,但是年均值仍同比上涨3.44%(见图2)。

  “钱”途未卜的2023年

  截至目前,五大班轮公司已经相继发布2023年一季报。总体来看,由于欧美地区持续去库存,集运业继续量价齐跌,一季度业绩同比下跌40%~90%。

  货量方面,受欧美需求疲软影响,一季度中国出口金额(人民币口径)同比增长8.4%,但是环比下降10.6%。运价方面,CCFI综合指数一季度均值同比下降68.45%,环比下降32.71%。其中欧洲、美西和美东航线同比分别下降74.47%、69.93%和56.72%,环比分别下降43.5%、27.63%和33.53%;东南亚航线同比下降68.97%,环比下降20.1%。

  具体到各家班轮公司的业绩表现:一季度,中远海控集运货量同比下降11.5%;营收473.53亿元,同比下降5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1.27亿元,同比下降78.48%。海丰国际集运货量同比下降约5%;集装箱航运物流业务收入为6.09亿美元,同比减少约40.7%(净利润数据未公布)。

  台湾上市的三大船公司中,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净利大减但依然保持盈利,万海航运则继续亏损。长荣海运实现营业收入668.27亿元新台币,同比下滑60.88%;归属于母公司业主净利50.43亿元新台币,同比大跌95.25%。阳明海运实现营业收入369.53亿元新台币,同比下跌65.37%;归属于母公司业主净利34.01亿元新台币,同比大跌94.39%。万海航运实现营业收入255.58亿元新台币,同比大跌68.25%;归属于母公司业主净利为亏损21.18亿元新台币。实际上,万海航运2022年四季度便已亏损4000万元新台币,为2017年二季度以来的首度亏损。

  2023年是否仍然能够保持业绩增长?马士基在其最近发布的一季报中坦言,一季度或许是2023年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了。中远海控认为,SCFI 综合指数已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随着需求疲软和船舶运力过剩,2023 年集运运价承压。阳明海运分析称,随着3月各行业逐步恢复正常,整体货量略有增长,集运市场已出现复苏迹象。如果下半年全球供应链继续消化库存,并且能守住传统旺季,将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亚洲区内航线仍将继续承载市场的期望,海丰国际和中远海控均表示看好该航线。

  海丰国际在年报中阐述,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动力不足,集装箱船舶运力交付大幅提升,行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但是,亚洲经济相对乐观,经济增长预计为4.9%,特别是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将给亚洲区贸易增长注入活力。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于全球航运业营运船舶能效指数(EEXI)与碳排放强度指数(CII)认证措施的实施,老龄船舶陆续淘汰,将限制区域内有效运力的增长。

  中远海控表示将加大区域市场的航线布局,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大对东南亚、中东红海、印巴等新兴区域和第三国市场的投入,推动全球服务能力的均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