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拼多多正在筹备跨境电商平台,应用预计在 9 月中旬上线,第一站是美国。
为保证此次“远征”顺利进行,拼多多组建了一支强劲的管理队伍:牵头人为拼多多COO顾娉娉,招商工作由多多买菜一级主管赵佳臻负责,广告投放推广由主站增长负责人吴垚负责,供应链由刘鑫琦负责。从这个配置可以看出,拼多多对美国市场相当重视。
一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表示,跨境项目目前看起来是以 SheIn 的模式做全品类平台。
从模式上看,和 SheIn 类似,拼多多跨境平台的卖家也只需负责商品上架并将货品发货到拼多多指定的国内仓,平台来选品、定价和履约。但与Sheln不同的是,拼多多并没有只做服装类目,而是做全品类平台,与国内一致。是因为拼多多在服装类目没有优势,每日服饰类目的成交额仅在千万量级。
拼多多出海筹备时间线
实际上,拼多多很早就有了出海的计划,为了此次进军美国市场也酝酿已久。
2019年,拼多多就调整了原有的国际板块,并进行优化,目标3年招募50万海外中小商家入驻,可以视作初次试水;
2021年,陈磊接任CEO后首次提出农业开路的出海战略,为后续的出海计划奠定基调;
2022年1月初,拼多多开始筹备出海项目,5月跨境项目正式启动,有近 80 名供应链员工搬去广州番禺,准备供应链的搭建工作,多位管理人员奔赴美国实地调研;
2022年6月,拼多多内部曾针对 “全品类还是少品类” 和物流模式是否采取全部外包进行过讨论,最终确定以 SheIn 的模式做全品类平台。
2022年8月初,多方消息证实拼多多跨境项目组正在密集接触华南的大卖。
经过半年多来的准备,拼多多跨境项目终于要问世了。
相信对此早有关注的卖家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拼多多选择美国为出海的第一站呢?
8月7日snow发布的文章《爆料!拼多多要推出跨境电商平台了?!》曾引发行业热议:
“要是以国内PDD的质量,大概率只能做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吧。”
“老外注重隐私,才不会给你砍一刀。”
“欧美隐私保护那么严,拼多多的人情式营销还是算了吧。”
“可能会是布局东南亚,目标shopee?”
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拼多多的海外市场布局大都猜测在东南亚和拉美,而非注重隐私保护的欧美。如今首站披露定在美国,确实是一个不那么意料之中的选择。
SheIn之外的Fanno和Wish
SheIn 已经用漂亮的成绩在美国验证了 “快速上新、价格低廉、选择众多” 这些商品特征对成熟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除了平台模式一样,此次出海美国,拼多多首先招商的品类也是其在国内最为擅长的、价格低廉的日用百货、家居家纺等。
然而,从业多年的一个亚马逊卖家表示对pdd的跨境电商计划表示担忧:
首先国外快递的投妥率远远不及中国,我们好几年前做fbm就经常遇到客户退款理由是未收到货,物流问题是跨境运输最大的难题,每当旺季时候或者疫情严重时期,美国港口堵塞,物流成本飞涨,fbm模式(借用亚马逊的行业话)很难行得通,如今跨境不比好几年前的大好形势,在亚马逊,速卖通,wish上面多的是低价产品,但该滞销的一样滞销,甚至亏本卖都清不动货。
Shein之所以能成是在于一个是做刚需且巨大的女性服装市场,拥有极其完备的研发体系和供应链以及对欧美喜好的高认知度,pdd不擅长服装,想做多品类的情况下我觉得很难,可能单独专注于某一个垂直电商领域来说机会更大。
目前对于经济形势越加不明朗的情况下,作为亚马逊卖家,深切感知到目前的产品流量和订单量对比于去年和前年同一时期的下滑有多严重,垄断本土的电商平台Amazon尚且遭遇2015以来的首次亏损,更何况是一个想要进美国的新平台在现在这个时期可知有多艰难。
# “拼多多出海会是下一个Fanno吗?”有卖家发出灵魂一问。
字节跳动的Fanno因为低价迅速崛起,也因为低价而“难以为继”。
Fanno已经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将拼多多的“低价+补贴”的模式跑了一遍, 一度排到了意大利购物类App的第三名。字节强大的流量支持是Fanno最大的优势,然而,缺乏成熟的电商配套服务体系支持使得Fanno却因低价和配套不足而“受伤”。
在今年早些时候,Fanno传出要关停的消息。拼多多是否又能摆脱“低价内卷”、最后中道夭折的魔咒呢?
# “确定对标的不是Wish,而是Shein吗?”有卖家发出了灵魂二问。
美国电商平台Wish一直有“美版拼多多”之称,长期以来的低价策略成为了一把暗藏风险的双刃剑,直到体现在今年的主营市场用户流失和营收暴跌。
然而,2022年第二季度最新财报披露表示,Wish营收暴跌80%,Wish用户数量从2021年一季度的1.01亿,到2022年Q2暴跌至仅剩2300万,同比暴跌74%,对比2021年一季度更是暴跌了77%以上。
据Wish官方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Wish对过往经营进行了复盘反思(重新审视使命),做好了转型准备。
拼多多的出海模式是否会重蹈Wish的覆辙,走Wish走过的弯路,我们尚不可知。
回到本质原因,拼多多之所以下定决心跨境出海,还是由于国内增长见顶,需要新的增量。目前,拼多多在国内的日活用户数已超过4亿,月活用户已超过8亿,与淘宝相当。从2015年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拼多多已然触及了天花板。
现在,跨境项目成为了拼多多新的 “试金石”。据悉,拼多多内部定向鼓励多多买菜的省区负责人们报名跨境项目,一名省区负责人可以带上 5 名员工,要求是员工得在多多买菜待满一整年。待省区负责人正式投入海外市场,多多买菜的大区还将进一步合并。继多多买菜后,拼多多一直没有开展让员工和市场振奋的新业务。跨境项目也让不少员工再次感到兴奋。
目前,仅供应链端的员工是全职投入该跨境项目,其余主站涉及的员工等于 “打两份工”。
跨境项目在内部称作 “X 项目”,进展即使在内部仍高度保密。这符合拼多多一贯的风格,各业务线主管只需盯着各自手里负责的业务,基层员工只需完成分配的工作指标,少有人能拼凑出公司的业务概况,从而使该业务有高度保密性。
拼多多所称的“全品类Shein模式”能否在美国红海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拭目以待。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